

3月26日,应河北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防灾减灾与苗情监测岗位专家邀请,农业部防灾减灾专家组顾问、国家发改委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专家组成员、北京减灾协会监事长、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郑大玮教授,国家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党委书记潘志华教授对保定市安新、清苑、容城及雄县等地小麦苗情进行考察,指导春季小麦防灾减灾工作。
通过考察,郑大玮教授指出,保定地区小麦冻害普遍重于往年,其中清苑北部、东部,容城南部表现尤为明显,大面积麦田出现不同程度枯黄,死苗比例较大,田间缺苗断垄现象较为严重。结合对小麦播种以来的气象条件和苗情考察结果,郑大玮教授认为,今年小麦冻害属于较为典型的旱冻交加型,并进一步对造成冻害的原因进行分析:
(1)受去秋10月大范围降雨影响,小麦播期普遍偏晚,冬前积温不足;去年秋冬气温偏低,又缺乏有效降水,导致苗情偏弱。(2)秸秆还田质量不高与播后未进行镇压导致耕层土壤虚空;播种时土壤墒情过多导致播深不足,根系较浅,而越冬期少雨、多风又导致麦田表墒损失多、干土层较厚。最终,较浅的根系在虚空且干旱的苗床中,在冬季持续低温下形成冻害,而较弱的苗情又加剧了冻害发生程度。(3)近日气温回升迅速,植株呼吸作用旺盛,分蘖过早进入“两极分化”,将十分不利于受冻植株恢复,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冻害对植株的不利影响。
潘志华教授也指出,今春保定小麦冻害是近年来较为严重的一次,对于三类麦田,尤其干土层较厚的,应适当提早水肥管理;对于播期早,群体充足的麦田,可适当推迟至拔节后。
考察结束后,双方就河北小麦防灾减灾研究工作开展方向深入交换了意见。河北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防灾减灾与苗情监测团队部分成员陪同考察。